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企业动态

榆林新材料集团铝业分公司开展劳模宣传月活动
|
来源:榆林新材料|2025/5/29 9:08:00|作者:朱瑞|人气:43

近日,榆林新材料集团铝业分公司工会组织开展了“中国梦 劳动美——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劳模宣讲活动。四位来自一线的劳模宣讲团成员——陕西有色劳动模范王森泰、榆林新材料集团标兵张荐翔、陕西省机械冶金建材系统技术状元、陕西省技术能手王俊杰、陕西省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团队成员姬创等,深入电解车间、检修车间、净化供料车间、生产保障车间等生产一线,与100余名工友分享成长故事,传递劳模精神。

扎根一线:在磨砺与坚守中淬炼成钢

王森泰以“三个成长密码”拉开宣讲序幕,重现了从“天车检修小白”到“技术尖兵”的蜕变之路。初入班组时,他曾因“查故障找不到空开”的青涩经历而倍感挫败,却从此立下“学技术要比别人多吃苦”的决心,白天在天车现场跟学实操,夜晚啃读图纸到凌晨,甚至在电解槽焙烧启动的紧急时刻,与团队连续奋战解决阳极机构故障。他主导的电解车间料管弯头改造项目,将铝制“虾米弯”升级为不锈钢缓冲装置,使单件寿命从1个月延长至30个月。在电解车间,他与团队日夜奋战的身影穿梭于设备之间,而技术创新的成果已深深融入日常操作——从优化参数到提升能效,这些革新不仅被生产体系完全接纳,更成为车间高效运转不可或缺的命脉。谈及技术传承,他感慨道:“班组让年轻人在实战中‘折腾’,备件当教具、故障当课题,这才是成长的‘快车道’。”

张荐翔以14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十年磨一剑”的匠心精神。从初任副工区负责人许下“把电解槽当孩子养”的承诺,到创新推行“显微镜管理”模式统一工艺标准;从积极推动智能打壳系统落地应用,到全石墨化阴极钢棒技术试验取得突破性成果,他始终扎根一线,守护着576台电解槽。他深信“基础动作×时间复利”的成长法则,秉持“简单事做到极致就是创新”的理念,将每项日常维护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他所带领的团队实现单槽电流效率稳定保持在92.8%,树立起电解生产节能降耗的榜样标杆。正如他所言:“电解槽就像并肩作战的‘伙伴’,唯有倾注真心,才能收获高效回报。” 这份对设备的珍视与专业追求,正是他“护槽哲学”的核心所在。

创新突破:于细微处彰显工匠担当

王俊杰分享了从“高温磁场中承压前行”到“省级竞赛摘冠”的逆袭经历。他自创“望闻问切”点检法,将天车故障预判准确率提升至95%,甚至能通过设备异响精准定位隐患;备赛“陕有色杯”时,他以“5700道题全消化、插花入瓶练百遍”的毅力,最终斩获天车组冠军。如今,他总结的“三步教学法”已培养出12名独立作业的青年技工,《天车稳钩操作法》更使吊运效率提升30%。“技能不是天生的,是汗水泡出来、比赛逼出来的。”他的话语掷地有声。

姬创作为“00后”新兵,讲述了从“理论与实践脱节”到“创新达人”的成长转折。初入车间时,师傅一句“理论是骨架,经验是血肉”让他深受触动,从此笔记本不离身,将每一个操作细节与规程反复对照。在电解槽停槽短路口监测项目中,他与团队设计的实时监测系统,将异常响应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实时反馈,同步完成的纳米气凝胶保温改造,单槽年节约能耗超万元。“创新不是天才的专利,是把师傅的经验嚼碎、揉烂,再变成自己的‘新花样’。”这位年轻人的感悟引发全场共鸣。

精神传承:让匠心照亮新征程

宣讲现场,工友们被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打动:“原来劳模不是遥不可及,他们的起点和我们一样,靠的是坚持和钻劲儿”。铝业分公司工会主席马鹏在总结中指出:“四位宣讲团成员用‘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行动,诠释了劳模精神的核心。他们身上有共同的三个特质:扎根一线的定力、创新突破的勇气、传承匠心的担当。”他强调,分公司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期,需要更多职工以劳模为标杆,在“学劳模、赶先进”中实现价值。

本次劳模宣讲活动是铝业分公司“中国梦 劳动美”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从电解厂房到检修车间,从技术革新到技能传承,这场充满温度与力量的宣讲,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正激励着铝业人以匠心铸魂,在新征程中续写劳动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