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正值项目建设期的陕西有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为了早早进行人才储备,举行了“名校研究生光电行”高学历人才招聘活动,来自浙江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40余名优秀学子齐聚渭河之滨,通过实地考察和感受选择人生的职业方向。2014年6月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光学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杨少华便是其中之一。
从参加“光电行”活动踏上这片正孕育着光伏太阳能产业梦想的秦汉故土的那一刻起,杨少华便与光电科技公司结下不解之缘。2014年8月,他毕业后满怀希望走进了光电科技公司。5年多来,在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帮助和师傅的精心教导下,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杨少华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成绩。作为一名基层技术管理人员,他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工作,围绕产业竞争的核心关键技术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勇攀技术新高峰,2016、2017、2018年连续三年获集团公司科学技术三等奖,先后荣获首届光电科技“技术能手”和陕西有色集团2019年度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作为一名高学历技术管理人员,他以强烈的爱国心、报国志,把奉献敬业的工匠精神、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转化为努力奋斗的不竭动力,为光电科技电池生产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作出突出成绩。
潜心钻研,成为技术研发排头兵
放飞青春梦,弘扬爱国情。2015年是光电科技项目建设一期收尾、试车投产的关键之年,杨少华在电池事业部厂务负责CDS间投入前的验收使用、化学品仓库改建、空调安装与调试、楼顶酸排和有机排等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工作尽管繁琐,但却使好学的他迅速掌握了事业部厂务的风、水、电、气结构配置,为后续从事车间技术工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车间试车投产前要进行工艺调试,杨少华面对人员不足、时间紧迫、任务量大等诸多困难,通过实施一个又一个实验方案,最终达到网版图形、浆料粘度与烧结工艺成功匹配,保证了产线顺利生产,电池转换效率也从调试刚开始时的17.6%提高到17.8%。他经常对团队伙伴说:“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同样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通过坚持不懈进行工艺优化,电池转换效率当年底就稳步提升至18.0%左右,在当时这一数字已走在了国内光伏电池行业前列,中国有色金属报、陕西日报等20余家媒体均作了报道。
电池事业部多晶电池量产以来,PECVD工序段因采用笑气工艺导致镀膜质量不佳,返工率居高不下,一度达到7%左右。2016年1月份事业部成立镀膜质量改善小组,杨少华负责对人、机、料、环、法各方面综合分析,经过反复试验,通过优化镀膜工艺、改良石墨舟清洗、改善饱和工艺等措施,使PECVD镀膜质量大为改善,返工比例降至1.5%,每年新增收益约80万元。
追赶超越,占领技术发展高点
奋斗是青春的最美底色。2017年3月,电池产线漏电率较之前的1.5%陡然增大到2.5%,并有增高趋势。问题在哪里,杨少华的关注点和着力点就聚焦在哪里。他常说:“公司请我们来就是解决问题的,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公司的问题,那我们就成了公司的问题”。他带领技术组一头扎进问题堆里,在进行了前期数据统计、归类分析后制定出详细可行的产线工艺卫生条例,对制绒、刻蚀工段工艺进行调整,PECVD对舟的清洗和饱和做了改善,有效降低了点漏电和边缘漏电出现的概率,到6月底漏电降至1%,仅此每年节省57万元。
敢想、敢试、敢干是杨少华的鲜明特点。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7月起他率先在电池产线导入无网结技术,小批量和中批量试验完成后结果证实转换效率有0.08-0.12%左右的提升,同时正银单耗有10mg的下降,网版寿命有5000pcs的提高,9月产线进行了大批量生产实验。通过对PECVD工艺技术创新研发和反复实验,氮化硅薄膜沉积工艺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成功研发出沉积三层氮化硅膜的最优工艺条件,电池转化效率提升0.07%—0.1%, 每年增加收益75万元。
提质增效,不达目标不罢休
奋进正当时,青年勇担当。提质增效是制造业永恒的话题。2018年春节刚过,在前期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杨少华对抗PID工艺路线进行更改,由之前的笑气工艺变为臭氧工艺,组件车间测试CTM值在1%以内,符合行业标准。与笑气工艺路线相比,按照臭氧工艺路线生产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40万元,且每个班PECVD增加产能5000PCS。
2019年,杨少华又负责调试单晶PERC工艺,经过加班加点的努力,产线顺利实现了工艺路线升级,电池片转换效率、良率等指标均完全满足客户要求,提高了公司产品竞争力。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杨少华来光电科技公司五年多来,从产线一个倒班技术员做起,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以爱岗敬业为己任,做有爱国情怀、有坚定信念,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的奋斗者和实干家,把技术成果应用在实现光电梦的事业中,为把光电科技公司建设成一流的光伏强企奉献了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刘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