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华商头条:一场激烈的“消灭贫困战” --商洛基层扶贫工作散记
|
来源:华商头条|2017/7/18 0:00:00|作者:王康柱|人气:11097

2017年5月,陕西锌业有限公司指派我到千阳县参加扶贫工作,在基层扶贫的过程中,让我有一种生命的感动,一种暴风骤雨之后的沉淀,犹如这个季节的炽烈和热情,这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安坡村概况

安坡村位于千阳县城东4公里,北靠高坡,南依千阳湖,东西呈带状分布,仅一条由县城伸出的水泥公路穿村而过,安坡村386户,1512人,耕地1554亩,产粮仅够自给,传统的种植业已没有发展空间,受千阳湖是下游市、县水源地的政策保护的限制,不倡导发展养殖业和旅游业,无其他资源开发,工业基础薄弱,村里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留守的全是老弱病残和儿童,贫困人口占到三分之一,扶贫工作难度非常大。

扶贫工作三部

一、带着真情入户摸底

首先是走访全村106户贫困户。

在农村白天入户一般是难得见到人的,青壮年要么长期外出务工,要么进县城和周边工地干临时工,早出晚归两头不见天,留守的老人但凡还能走动的都闲不住,忙碌在地里间苗、除草、浇水、上农肥,为瓜果搭架、掐顶、压蔓……不知疲倦地刻写着中国普通农民的勤劳和朴实。

白天追寻到田间地头,点上烟很方便与村民促膝相谈,唠唠家常,就很容易了解庄稼和林果的收成,也能问到家庭外出务工成员的收入,他们很渴望和关注党与政府的扶贫政策,工作组会给他们尽量的多耐心解答,也能从这家打听到那家的信息。

晚上入户多是查看贫困户余粮多少, 数袋数就能估计出粮食数量,核查畜禽是要进了猪圈牛舍鸡栏才能数得清数量的,因为要按养殖数量给予补贴,所以一点不能马虎,最重要的是核实“一兜底两不愁三保障”状况,包括存粮,还有饮水、住房、有无大病患者、是否参加合疗及大病保险、就学情况等,这些都是要亲眼所见或有原始凭证的。

一日午后,我们来到三组张俊让(女,65岁)家,刚进院子,张俊让一边拿小木凳让我们坐,一边眼泪刷刷而下,花白的头发有些凌乱,拉住支书的手瞬间泣不成声,瘫坐到台阶哽咽:“我今年这四亩小麦可咋收割呀?”扶着她靠墙坐下后,我的神经顿时绷紧,看看院子干净整洁,厢房里一辆遮盖的摩托还是半新,想必家境不太差呀,第一书记絮絮安慰她收麦就不用担心了,有工作组负责,并当即表态他就是这家的帮扶人,以后要进城要买油盐酱醋全由他代办,有啥困难可随时联系他,并把联系电话号码写到纸上压到电视机下。

走出张俊让家老远后我才问明白,张俊让家是今年正月间因命案一夜间失去了儿子、孙子,儿媳受不了打击已离家出走再无音讯,一个好端端的家瞬间仅剩老太太一个人,几天内头发全白,生活的信念受到动摇。扶贫先扶志,帮人用真情,第一书记3天上门一次,嘘寒问暖,帮忙干农活,协助办理成五保户,张俊让在屋里窝了三个月后,终于愿意走出家门了。

我们工作组3人和村支书(这儿村支书和主任一肩挑)用了10个白天8个晚上走访了全村106户贫困户,第一书记说他的烟瘾大了一倍,原来一天一包,这十来天每天抽两包,嘴角上火起泡,眼圈发黑。工作组老张因忙喝不上水,咽炎又犯了,只好靠草珊瑚含片支撑着,老婆也从县城来看他两次了,他的手机微信运动显示每天步行在三万步以上,连续十天被圈子评为冠军,腰上的皮带已系到最里边的眼。

至此我才明白,千阳县扶贫大会上县委书记何玲讲的:扶贫攻坚就是再造的一个红旗渠工程,是要载入史册的。

二、依靠群众扎实工作

扶贫工作的落脚点是群众满意,每步工作都要让群众知情和监督。入户摸清了情况后就要建档立卡、数据清洗,是否达到贫困户的标准不仅要计算人均年收入,看是否达到3015元的标准,而且还要用九条红线对照检查,更重要的是群众评议和监督。

召集村民小组评议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要提前两三天下去通知,开会时间多选择在晚上,好不容易到会人数够了,会场上各种声音都有,有咨询政策的,有说牢骚话的,有发泄情绪的,有不满收入核算的等等,支书制止后才能让安静些,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和村干部的管理艺术还真不好驾驭会场秩序,正式开会后宣传政策要细心,听取呼声要要耐心,解答疑惑不能烦心,对村民评议统计要高效,公布结果要透明果断,公示结果还要上报审批。

会上有村民反映一组的贫困户张某的儿子在县城莲花小区买商品房了;三组贫困户尚某前几天摔跤后残疾了,儿子也关了在宝鸡的火锅店回来专门照顾老人了。收集到这些信息都要逐一搞个水落石出,第二天工作组就兵分两路,一路去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和莲花小区核实房屋买卖手续,一路到尚某家了解病情,协助办理残疾鉴定等。前者查无实据还以清白,后者核实为新增贫困户。

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依靠群众是扶贫工作的基础。

三、真抓实干 切实帮扶

安坡村的自然状况和地理位置决定了扶贫困难大,工作组和村委会多次讨论,深思熟虑后打算跳出思维圈子,准备搞项目搭载扶贫、在劳务输出上下功夫。

第一书记与村支书5次进城寻找县上引进的高科技企业谈协议做项目搭载,7天内30多次跑进县、镇18个部门和单位,申请到搭载启动资金58.8万元,这个项目可帮助84户扶贫户连续五年内每年每户可有490元分红。

村支书争取到吉利集团“吉时”雨帮扶项目,给全村17名在校大中专学生申报了资助费17万元,并为15个学生签约就业意向书,解决了这些家庭的后顾之忧。

工作组第一书记3次开车拉来住建局领导和负责干部,实地查看11户贫困户的危房现状,住建局领导同意尽快向上级申请今年提前实施异地搬迁政策,这11户贫困家庭有望每人享受2.5万元政策补贴,帮助他们早日搬进新房,安居乐业。


 

一点体会

通过在安坡村一个月的扶贫工作,我对这场消灭贫困的“战争”有了发至灵魂深处的认识和体会:

同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怀抱中,新农村洋房外,还有一部分因病、残、天灾、人祸、无文化无技术而盖不起房,读不起书,吃饭穿衣靠救济的兄弟姐妹,他们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空巢老人无助的眼神,失学儿童渴望的目光,中年汉子因贫穷取不上媳妇而自卑的神情,漆黑低矮的土房里身患疾病,每天等着干部来敲门的五保户……他们有权利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有义务伸出双手,拉他们一把,扶他们一程。

一批基层扶贫干部连续奋战,5+2,白加黑地东奔西访,他们沉下身子,挽起裤子,撸起袖子,带领贫困户开辟出了脱贫致富的光辉大道,释放了一种由来已久的坚强不屈和无私无畏的精神力量,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旷日持久的扶贫攻坚战,创造世界上又一个“中国奇迹”。

在此借用圣贤名句拼诗一首与扶贫同志共勉: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

扶贫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