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中国有色金属报: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投产50周年科技创新发展纪实
|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10/21 0:00:00|作者:于璐 陈岩|人气:12243
引领中国钛工业扬帆起航

  ——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投产50周年科技创新发展纪实


 

6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了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对宝钛集团研制的4500米深潜器钛合金载人球舱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希望。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期许为奋斗半个世纪的宝钛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十载春华秋实,五十载艰苦奋斗,五十载勇于创新,五十载风雨历程。宝钛集团作为我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龙头钛企正踏着铿锵的步伐,用创新引领着企业的发展,用科技带领着企业的进步。可以说,中国钛工业发展史晕染了宝钛三代人奋斗不息的精神,而宝钛发展史谱写了中国钛工业半个世纪的辉煌。


 

50年间,宝钛集团从一个三线企业,发展为今日拥有2家上市公司、11个控股公司,2个参股公司、7个全资子公司、10多个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的国际钛工业巨头。实现累计总产量达1717万吨占世界钛工业首位、总产值1318亿元、总资产达118亿元的辉煌成就。先后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新材料实验室、国家钛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完成科研课题68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国家授权专利30项,编制了17项国标、15项国军标、25项行标,颁布实施了15项企业技术标准;被国家工信部、财政部、发改委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功能材料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荣誉绝非偶然,肯定折射一种精神。

1月18日,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武装在宝钛集团十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上提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开创宝钛发展新格局。”从邹武装接任宝钛集团董事长一职后,无论在何种场合无一不提“创新”。50年间,作为我国钛工业“头把交椅”的宝钛集团,似乎把“创新”融入到从顶层设计到基层生产的每个员工身上,通过科技创新,为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军工、尖端科技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创新之源
科研与生产结合的典型

 

创新是发展的源头,科技是前进的步伐。只有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才能保证产品与应用的稳步并进。


时光倒转至1965年,以“九O二”为工程代号,为满足国防军工、尖端科技发展需要所投资兴建的国家重点企业“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在秦岭北麓的清水河畔正式成立。本着“边设计、边基建、边科研、边生产”的方针,经过11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第一家以钛材为主导产品的稀有金属加工材生产和科研相结合的综合性企业建成投产。


完成投产任务后,国防军工所需钛材的任务也相继下达给工厂。为了保证军工任务的顺利完成,公司发挥工厂与研究所结合优势,组织联合技术攻关。此时正值我国急需用于WP13、WP7航空发动机的TC9合金材料,为了解决合金的热稳定性、晶粒粗大、化学成分偏析等问题,满足WP13、WP7发动机转动件用TC9合金的要求,工厂领导和职工一次次攻关、一次次革新,终于在1979年试制成功。在通过地面试车后,于1986年实现了空中试飞。


此后,工厂通过逐步工艺攻关,试制出众多优秀产品。1981年,TC4的铸锭、棒材、板材,让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的产品首次进入国际市场,“宝鸡钛”的称号从此刻在国际上打响。


1981年8月10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来到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考察,挥毫题词“科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典型”、“稀有金属最可贵,战略前途更辉煌”。1982年,国家下设“全国钛应用推广办公室”正式成立,开展了“以钛养钛”、“军民结合,开发民用”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伴着国家领导人的热切关注,随着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在没有同类企业借鉴的条件下,工厂逐步形成了一套生产与科研一体的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此时的“宝鸡钛”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市场大大拓宽,钛材销量连年大幅度增长。工厂钛加工材生产能力达1000吨/年,钛设备制造能力达270吨/年。


但一切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


1994年,与研究所分离的工厂,在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走出低谷,使“宝鸡钛”重振旗鼓成了宝钛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回答只有一个:改革创新提升企业装备与技术能力。


可拿什么改革?资金又在哪呢?

为了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工厂面临资金严重紧缺的困难,工厂向原国家有色工业局呈报了《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关于将钛系统整体改制为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请示》;随后,国家有关部门批复,同意设立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7月21日,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2年4月12日,我国第一家钛产业上市企业——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简称:宝钛股份,募集资金30多亿元。


逆境激励人前进,改革促使其发展。资金到位后,宝钛完成了一项大规模的设备及工艺变革,拓展了装备及工艺等各方面能力,冲出重围、华丽转身。


2010年后,宝钛在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的领导,以及邹武装董事长的掌舵下,不断追求世界脚步,发展先进装备及工艺水平,始终紧跟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步伐,出现了全面发展的大好局面。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国际钛工业领头羊,中国钛工业引领者。同时,在国内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促使我国逐步形成了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中心的钛产业集群,引领全国近30家涉钛企业的共同发展。


2015年,宝钛集团主导产品钛材年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全年完成营业收入205亿元,实现钛材销售量 7781.29吨,营业收入21.42亿元。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世界钛工业的领跑者!

 

创新之精
军工和尖端科技有力保障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驱动力,也是技术进步的精髓。


50年来,宝钛集团始终坚持集科研生产为一体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先后为我国的材料制备和尖端科技累计承担了8000多项新材料的试制生产任务,取得科技成果600多项。为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第一艘核潜艇的胜利下水、第一颗软着陆卫星顺利返回地面、首次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嫦娥”工程、国内第一架商用大飞机C919、载人深潜器等项目研制提供了关键性的稀有金属材料,为中国国防建设和尖端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一项项成就,一个个历史,一串串脚印,折射出宝钛50年团结奋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50年努力拼搏的勇气,令人振奋,引人遐思,激励宝钛人前行。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国营大型钛企和我国国防军工、重大工程和尖端科技发展的重要材料供应商,宝钛始终肩负着国家科技进步的责任,肩负着行业发展的重担。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对宝钛研制的4500米深潜器载人壳体的关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这个沉甸甸、光溜溜的大球是什么?到底有什么用处?

 

实际上,“4500米深潜器TC4钛合金载人球壳”的研制是为了满足我国深海探测领域载人潜水器关键部件国产化的需要,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863”重大专项支持研制的关键课题《4500米载人潜水器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的子课题。项目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制造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并且可以摆脱我国在该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对实现深海领域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语道出了宝钛人的坚守与执着。


在“4500米载人潜水器TC4载人舱球壳”项目研制的几年间,项目组为保证项目研制的任务及进度,边创新边试验,从设备的检查、运行状态、工模具的使用情况,到球壳的焊接、成品的检验,每一道工序逐一对接、逐一攻破,确保了生产中过程控制不出差错,产品符合工艺要求。


无数个不眠夜,无数次更改方案,无数颗决不言败的心。在突破载人舱球壳制造关键技术瓶颈中,正是这种“匠心精神”,让宝钛在项目的研制中大获全胜,也让宝钛在一次次工艺攻关中获益匪浅。


在4500米深潜器壳体的研制过程中,宝钛先后掌握了宽幅钛合金厚板研制、钛合金半球整体成型技术研究、钛合金焊丝研制、窄间隙焊接工艺研究、球形舱的制作、电子束焊接工艺研究、球体变形控制及退火工艺等多项具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把我国载人潜水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平实力推向了世界最前沿,也为后续宝钛将研制11000米深器球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实际上,在宝钛科技创新发展的历程中,此种成绩屡见不鲜。


近几年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发展迅速,面对国际形势的日益严峻和我国钛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国内航空新型号项目的启动,钛合金型材的国产化已势在必行。


作为我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专业化生产科研基地,宝钛集团与北京有色院、中科院金属所等科研单位合作,经过十余年的坚持和努力,突破了钛合金型材制备的系列关键技术,制备出了满足多个重点型号、多个断面形状的钛合金型材产品。其中,航天用钛合金型材通过验收,已转入型号工程用型材的生产。该型材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前三位掌握钛合金型材生产技术的国家,同时也开创了国产钛合金型材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先河。


自古雄才多磨难。50年来,宝钛集团以推动我国钛工业科技发展进步为己任,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为我国国防军工建设和尖端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在无数次摸爬滚打中创造了一次又一次辉煌。

 

创新之魂
金字塔的坚实基底


创新注入宝钛灵魂,勾勒宝钛未来,奠定宝钛基础。


科研是尖端的,创新则是舍与得之间必然要选择的“舍”。因为,尖端产品的应用往往是有限的,是小众的,这是个既矛盾又尖锐的问题。


“企业必须要做好‘高中低’这种‘金字塔’形的产品格局,特别是宝钛这种企业,才能够保证他健康稳定地发展。”宝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雷让岐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尖端科技领域给企业带来极大增长点的同时,基础产业和批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才是“养得起他们”的关键。“基础产品做扎实,批量产品跟上,民品应用加大推广”这样才能保证名牌产品和尖端产品的研发和发展。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呈现新常态,我国有色金属产能过剩问题凸显,有色行业出现增长放缓态势。面对国内外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同行竞争压力巨大,钛产业进入“高产能、微利润、低需求”的严冬期,以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领导、邹武装为掌舵人的宝钛集团临阵不乱,坚持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发展思路,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出树立“全员市场营销观”和“全员成本控制观”的全员理念。


基于这种理念,一场以“提质增效”为主题的攻坚战悄然展开。2015年宝钛集团深入贯彻“全员市场营销观、全员成本控制观”,在稳定原有市场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在残酷的市场份额竞争中确保了主业的稳定发展;深入推进精益对标管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消化各种减利因素,并初步构建起全价值链精益对标管理战略体系,在降本增效战中打牢发展的基础。


事实佐证一切。


2015年,宝钛集团新品订货量与订货额同比增长11.5%和61.21%;出口产品订货额3.03亿元,其中南京宝色出口美国63台大型反应器等设备,订货额近2.5亿元;实现降低采购成本920万元,节能改造减本增效1353万元,节能降耗606万元,回收利用3420万元。


改革改制,促使南京宝色成功上市,宝钛牌海绵钛与钛加工材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推广产品应用,合资成立了山西宝钛新金属材料开发有限公司、宝钛世元运动器材有限公司、陕西亿创钛锆检测有限公司,参股陕西有色冶金矿业集团、中航特材工业(西安)有限公司、北京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资源整合,完善了产业链、开拓了国际市场。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人人可成才,人人可创新,事事可创新”的新观念,把调动主观能动性作为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关键;积极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条件,助推人才作用发挥,鼓励岗位成才。


坚持“企业兴旺,员工富裕”的理想,职工收入和生产生活条件均得到改善。


一切的一切,50年来的发展和辉煌承载着宝钛文化不断与时俱进的核心竞争力,流淌着宝钛精神“创新进取”的传承。创新的宝钛文化,无不凝聚着宝钛人创业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着一代代宝钛人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和现实。成为了宝钛企业发展强大的动力源泉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50年风雨历程,50年沧桑巨变。今天,宝钛集团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规格型号最齐全的钛及钛合金产品研发、生产基地;成为国内钛行业专业配置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钛产品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引领着中国钛加工领域的技术进步。


未来,企业要建设技术引领型宝钛,将抓住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和钛材应用领域的拓展,面对全球钛材需求量的逐渐恢复,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借着大飞机、大型先进压水堆、载人航天、探月、海洋、石化、核电等重大工程项目的东风,坚持苦炼内功、在“大洗牌”中跑赢市场、开拓钛应用市场,为实现“引领中国钛工业走向世界”愿景而努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50年的宝钛,50年的传承。相信在宝钛集团引领钛工业阔步前行的进程中,定将一如既往,不畏险阻,不断创新推动我国钛工业扬帆起航!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I2NTkyNA==&mid=2651619022&idx=2&sn=1c03709d08b62c685850f539f1cc341d&chksm=bdbfb9e58ac830f355dd7892c14ba77e7095820fdc8ff99f9d018b2a66f94a601b975b7b6dff&mpshare=1&scene=2&srcid=1021vzyv8wwqtlkEp2iDvCGJ&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