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钛行业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年已经62个年头了,随着行业成熟度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钛生产国及钛消费大国。但目前国内市场急需的钛加工材严重依赖进口,初级产品大量过剩。国内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可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幅度却不大。尤其是2015年,整个行业市场持续疲软,许多从事钛加工产业的企业濒临停产或者倒闭,生产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行业信心严重缺失。中国有色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近期发布的《2015年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称,2015年是钛行业的“寒冬之年”,面对行业发展的窘境,作为朝阳产业的钛行业,现在最缺少的是信心!那么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呢?
信心来自敢于面对和挑战困难的智慧和勇气。据《环球时报》的消息,去年C919大型国产客机在中国上海商飞正式下线后,订单已达到517架,其中德国公司和海外航空公司的订单17架。这样的信息表明,中国航空航天高端制造产业在不断国产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大飞机走上了国际市场的大舞台。那么我们钛加工企业准备好为新兴的大型国产客机项目提供材料了吗?我们生产的钛材料能满足航空工业需求吗?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战略规划的制定者认真去思考。面对2015年国内“钛冶炼和加工的中小企业多处在亏损状态,钛行业亏损面逐渐加大”的状态,怎样攻坚克难创新发展,考验着每一个钛加工企业的智慧和勇气。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要做打硬仗的准备。”面对不断恶化的市场行情,我们必须要冷静思考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直面企业面临的市场现状,正视企业发展面临的窘况。通过供给侧改革,清除那些意志力和影响力薄弱的企业,在国内钛行业科研空白上多下功夫。通过市场开拓,以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品品质升级,克服畏惧情绪,坚定信心面对挑战,把中国钛工业的发展不断推向高端。
信心来自我们对自身的清醒认识和企业的自我觉醒。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2015年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中不难看出,我国高端航空航天、船舶、医疗等领域钛材料使用在大幅度的增长。所以钛企要清醒地认识到,不是钛加工材没有市场,而是材料无法满足核电、海洋、医疗、建筑等领域的应用要求。这里列举两个典型事例,国家大剧院屋顶安装的钛合金板材中的100多吨都来自于日本钛加工企业,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的钛生产企业的设备、工艺、技术水平都达不到要求。另外,我国生产制造的“蛟龙号”深潜器用的钛板来自俄罗斯钛加工企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整个钛行业步入产品结构由低品质、低价格、中低端应用,转向高品质、高利润、中高端应用的转型机遇期。《报告》提供的这些数据和分析,充分证明了我们对行业市场未来发展判断地准确性,更加坚定发展才有出路的观念。进一步加强产品工艺技术研发,缩小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随时准备在市场允许的情况下,逐渐在航空航天、舰船、建筑等领域让钛制品真正成为人人都在用、人人都能用的必备材料。
信心来自企业拥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自主核心技术。中国有色金属报近日刊发署名文章《加快组建国家钛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两会热点》,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钛行业需要科技进步的引领,需要广大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大力推进我国钛产业的科研水平。国内核电、海洋工程、建筑、医疗、体育、3D打印等行业使用的钛加工材严重依赖进口。在技术壁垒、产品质量、品牌价值等方面,都需要科研技术机构、科研技术人员努力攻关,制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钛加工材,不断占领国内高端钛材市场。宝钛集团旗下的宝钛股份拥有国内唯一的钛合金薄板材生产线,是世界同行业为数不多掌握航空用TC4薄板材工业化生产技术的企业之一。宝钛集团旗下的南京宝色拥有大型PTA设备的研发生产核心技术,替代了进口,填补了国内此项目的空白。面对世界智能化需求日益增长,3D打印钛粉、记忆钛合金及高端医疗植入特种钛材等新的应用都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使我们在钛的新兴领域能够实现弯道超车助力。将来企业对钛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将不是比较谁的规模大,而是比较谁占有的核心技术多,谁拥有的自主核心技术多,才会有最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存力。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钛加工企业等待观望没有出路,消极悲观更是没有希望。钛企不仅要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信心,更要对钛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正如李克强总理说的那样:“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