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中国有色金属报:“高精尖”铸就新“钛”势
|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2/18 0:00:00|作者:赵锋兵|人气:13840
1月4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的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座谈会上说:“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
  反观国内钛行业,经过50年的发展,低端钛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对行业发展造成了严重伤害,这与钢铁煤炭行业的粗放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对此大家深有体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必须适应市场,摒弃粗放式发展,追求精细精益创新发展理念,以低成本,向高精尖的高端钛材领域迈进,满足市场需求,顺应时代发展。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我国经济供给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除成本、补短板”的改革日益深化,钛行业发展到了相持阶段,谁能坚持得住,率先冲出困局,谁就会成为行业新贵。
  企业就像是市场的随从,而市场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宰。市场需求就是命令,就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如果不适应市场需求,这样的“随从”必然会被市场解雇。一些成本控制力不强、产品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强的企业,逐渐会被边缘化,出现停产、减产的情况。目前许多企业挣扎在生死线上,陕西宝鸡市钛企业中已有上百家关门。宝鸡高新区有大小506家涉钛企业,大多数生产的是中低端民用钛材产品。但能独挡一面、独树一帜的企业少之又少,关键就是缺少占领市场的高精尖产品,缺少替代进口产品的研发能力。为了生存,许多钛企业延伸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结果是企业越做越“大”,使常规产品、大路货越来越多,生产的钛产品不是价格居高不下,就是产品质量难以达到使用要求,导致库存越来越高,盈利能力越来越低。
  通过国内钛行业发展新常态的深度洗礼,许多适应市场需求,顺应钛市场发展趋势的新生代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一批崛起的后起之秀,不断占据钛产业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许多生产钛产品的企业不断打破国际垄断,研制生产高精尖的钛产品,比如中国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使用的钛加工材不断被宝钛集团研制生产并投入使用;宝钛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宝钛股份研制生产的4500米深潜器载人球壳,摆脱了深潜器用钛材依赖进口的局面;宝钛集团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南京宝色研制生产的大型PTA化工设备,在国内占据绝对市场份额,不但替代了进口,并出口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依赖进口的钛带产品,先后上马几条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市场需求。可见,国内钛加工企业研发生产高精尖产品,闯出属于自己那片天空,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不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拥有市场话语权,占领市场制高点。
  只有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制造出高精尖产品,才能立足市场。放眼世界,国际最大的钛材生产商俄罗斯的VSPO-AVISMA公司,它生产的钛加工材占到世界航空航天钛加工材产量的30%左右。纵使美国的政治制裁,也没有影响其产量持续攀升的势头。VSPO-AVISMA公司之所以成为国际钛加工业的巨头,并且在国际钛合金加工材行业居于绝对优势地位,主要是因为VSPO-AVISMA公司生产的钛锻件、钛合金铸件等钛材料价格优惠、性能稳定、质量优异,得到了世界客户的广泛认可。站在我国钛行业市场举目四望,市场很大,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国内航空航天、核电、化工、医疗、生物工程、汽车、建筑、体育等钛产品市场需求依然强劲。钛加工企业,不能一味求大,要求精、求强、求高,要在已有的优势领域向产业链的精深延伸,准确认识企业的市场定位,使其真正拥有独一无二的技术和产品,真正生产出标志性的高精尖产品,勇立潮头,遥遥领先,永处行业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