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中国有色金属报【两会访谈】郭文生代表:打破传统结构 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
|
来源:宝钛集团|2025/3/17 9:47:00|作者:钛宣|人气:378

“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宝鸡市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宽厚板材料公司热轧机主操作手郭文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名从普通操作工成长为全国劳模的“大国工匠”,郭文生不仅完成了自身的蜕变,也亲历了我国制造业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式发展。然而,面对当前高技能人才成长面临的瓶颈,他直言:“必须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2000万左右,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尽管国家出台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但在实际落实中,东西部省份差距较大,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在一线摸爬滚打多年,郭文生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技能劳动者职业发展渠道单一、上升空间有限这个问题仍然存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也制约了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此外,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协调衔接不足,企业对职工重使用、轻培养现象,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郭文生代表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建议。在教育层面,他建议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以拓宽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在政策层面,他呼吁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退税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负担,激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于技能人才培养;在社会层面,他建议弘扬劳模工匠精神,讲好劳模故事,增强技能人才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为了将这些建议落到实处,郭文生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他认为,应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实现定制化、市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他以宝钛集团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实践为例,指出校企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技能,也能为企业输送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他建议整合现有政策资源,确保政策落地生根,避免“口号响、落地少”的现象。“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奖惩机制,激发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他说。

郭文生强调,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他感慨道:“我见证了祖国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也深知这条路任重道远。只有打破传统结构,实施创新策略,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展望未来,郭文生充满信心:“随着国家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助力中国制造业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之路,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

(原文链接:https://paper.cnmn.com.cn/Content.aspx?id=191424&q=5110&v=2